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2022过去了,我不会怀念它。
大概源于不愿意轻易尝试改变的性格,一直以来,我都是极其害怕离别的人。
高中毕业是我第一次感受长距离的分别。带着对家人朋友的不舍奔赴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几年,后又带着对初出象牙塔的惶恐地返回家乡。几年间的来回往返,反倒觉得,这种在空间上可控,甚至可以被习惯的离别感,好像也没那么让人厌烦。
相比于此,时间上的离别,就要难处理得多。
柯南动画版里的一幕,新一祝某个姐姐生日快乐,那姐姐苦笑着答道,“等过了30岁,人们就会开始不喜欢过生日了。”
转眼,我已在郑州安家,可预见的短期未来里,难再有两地跋涉的那种空间分离。也到了开始不喜欢过生日的年纪。每当年末临近,这种时间上害怕离别的感觉,却总会偷跑出来刷存在感,催促着自己与过去的一年告别。
这一年,地球上的总人口突破了 80 亿,岁月化身成分秒,无声从所有人身上辗过。尽管无数人评价2022是「在让人失望上,从未让人失望过」的一年,却也无法否认,这一年中的各种精彩,也正是由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 80亿分之一们联袂演绎着。
行至分离的当口,不免会心生感伤。于是我从手机相册的每个月中,各拿出了一张照片,它们也如此微不足道,在自己已有人生记忆里,甚至谈不上高光。但也正是这样一次次按下快门的瞬间,拼组成了这一年的生活。
就以此,作为 2022 的年度总结吧。
1月
2022年开年,受疫情影响 ,即便车厢内并没有什么乘客,地铁的行车间隔却是平时的两倍。
下班回家,如果不是地铁站内的灯火通明,恍惚觉着身处末世。
我想没有人会喜欢拥挤喧闹的地铁车厢,但那一刻,不真实的空荡也让人喜欢不起来。
2月
去逛公园,已经是2022年2月,但在2021年7•20暴雨中,被漫出的河水加雨水冲垮的人行步道,仍旧保持着被破坏时的样子。人们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自顾不暇,这里自然也被遗忘了。
拍这张照片时我或许在想,等哪天人们有精力想起这里,并把它修好,是不是表明疫情也将被战胜了呢?
如今,10个月过去了,走向放开防疫政策仿佛在宣告,我们并没有战胜疫情。我看着这张照片,只希望被不论因天灾还是人祸断掉的「路」,都能尽快修好吧。
3月
记忆里我好像不会放风筝,事实证明我确实不会。
3月份气温回升,我和瑶仔便买来风筝去放。除了风筝,通常我们还会带一副羽毛球拍一同出门,这样做是有讲究的。倘若风大,我们就可以放风筝,倘或无风,我们也可以打羽毛球。一定不会白白出门。
照片里,风筝借着风势,飞得很高,虽然「天高气爽」用在春天显得不合时宜,但那确实是当时的感觉,也难怪今年露营会如此火爆。
饱受疫情之苦的人,都太期待,也太珍惜可以自由呼吸的户外时光了。
4月
31岁,摩天轮对我来说仍然是存在于童话世界的事物。直到我踏足其中。
可就像将童话搬入现实就变得不太美好一样,这次摩天轮之旅除了留下几张纪念照片,回忆起最多的感受却是舱体升空时,难以抑制的恐高反应。
果然,头30年对这玩意儿不感兴趣,完全是基因在自我保护。
但在加速心跳中,在行至最高处的摩天轮里俯瞰城市,也让我体会到:去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或许是得要用一些别样的方式,这方式或许并不如风景那般迷人,但绝对难忘。
5月
图为五月底的某次日出前几分钟。
大概是因为总做不到,我对早起有一种迷之神往。
我是喜欢安静的人,而要体验人世间最自然的安静,除过深夜便是清晨。
在人生的头 30年里,我体验过无数次的夜深人静。
30岁后,开始更喜欢清晨的安静,一来这于作息更加健康,二是清晨总会给人一种希望。
特别是疫情仍漫漫看不到头的时候,希望就显得更为重要。
我的 Apple Watch除了用来找手机,另一个最常用的功能就是看日出时间,
虽然并不总能起床,但偶尔有这样独享天地间的美妙时刻,便也会不由觉得「人间值得」。
6月
按时间算下来,今年六月时,我们的猫已经三岁零两个月了。
即便有三年时间的相互陪伴,他和我们的之间仍间隙着生而为猫的天生要强。
五月份小猫因为下巴受伤,涂了一段时间药。他大概是觉得自己猫生快到头儿了,索性放下猫主的尊严,每天晚上硬要挤在我和瑶仔枕头之间才肯睡,一直持续到 6 月痊愈。
此后,更是傲娇得只肯喝在我手背上流动的水。
虽然骂着他作精,但我很享受这些可以宠溺小猫的时刻,作为一起生活三年的家人,我深感他带给我的,远比我能带给他的多得多。
7月
得承认,自己有点7•20 PTSD了。作为亲历者,没有办法不重视那段灾祸带来的影响。
7月25日,郑州又是大雨。尽管早有预防,但雨势之迅猛,还是打得人措手不及。
即使我又一次幸运得提前走了,也还是免不了在积水严重的路段,再次体验了一把被水淹的感觉,电脑更是差一点泡汤。
到家后没多久,太阳还没有落山,天空竟忽然放晴了,也是今年唯一一次看到的彩虹。
8月
8月,情绪上遇到一些问题,选择退网了一段时间。
回翻照片时,发现相册在整个8月里都只有寥寥数张,
我已经记不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情绪状况,也不太想去回忆,
大概当时的心境,像照片里的小猫一样不屑吧。
9月
9月初,我还是没能从情绪失落中走出来。
想起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去跑步了,换鞋去体育场时,路过河堤,恰好夕阳落山。
那是难得闲适散淡又很有美感的时刻,于是有了这张照片。
那一天也没有跑步,而是和不久前同样受情绪困扰的朋友通了几个小时的电话。
最后手机没电了,我也好了。
10月
10月中旬开始的一轮疫情封控让我想起了2020年初刚爆发的时候。
日常出行的高峰时段,高架桥上也鲜有车辆通行。
虽然我是喜静的人,但这样不自然的安静反倒静不下来。
那时还不知道这样的不受主观能动影响的封控还会出现几次,还要持续多久,
实际上直的今天,我的生活和十月封控期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这一次,一切终于是要结束了吧。
11月
连续的居家封控下,我竟也能稳定早起了。
曾幻想倘若有天可以不受工作约束,自己会怎么度过一天。
想到的第一条是:
在清晨自然早起,梳洗完毕,泡杯咖啡,
或冥想发呆,或规划思考,然后等日出。
而这样的幻想在这段同样如同幻想的日子里,就这么神奇地实现了。
12月
在10月底的快递仍没有出库的情况下,我们不敢贸然继续在网上买东西。
有了可以自由外出的空,赶忙跑去置办了小朋友出生后要用的衣物。
趁着天气不错,洗涤妥当。
晾衣架往上升的时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一下又被那句话戳中:
亲爱的宝贝,在见到你之前,我就已经开始爱你了。
最后
好像不止是在时空中会有离别,当一个喜欢的故事结束后,也总会怅然若失。
这一年,我极少看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大概是唯一。我很喜欢喜剧大赛,它引入了很多不同类似的喜剧风格,不同于脱口秀和相声这种依赖语言表达的表演形式,喜剧大赛的很多作品通过形式感就能收获观众的喜爱。
我自己有个判断是否真喜欢一部作品的简单方法,一是已经看过很多遍,二是下次再看时依然不愿开倍速。对于喜剧大赛,我心中一直有些显得多余且矛盾的担忧,就是喜剧作品和推理悬疑剧一样,当包袱和真相双双落地,就很难会被二刷。
《再见,老张》,是喜剧大赛里最后一个作品,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借用喜剧的外衣,讲述了一个弥补遗憾的故事。巧合的是,正因为我有着和故事中相同的遗憾,一直想写一部同名的文章,所以几乎是从看到标题开始,我带着泪看完了整部作品。
我觉得判断真喜欢一部作品的方法又增加了一条,就是看第一遍时,就希望它不要结束。
陈佩斯讲,「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想无论再怎么努力,注定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可以算得上世间最让人绝望的悲剧。
然而欣喜的是,他们把这作品完成的那么好,仿佛我心中的遗憾,也在台幕落下时被一同被弥补了。
台幕终有落下的时候,人生的演绎却还在时刻进行。
蒋方舟也有一段对悲剧的描述,
在艺术上,靠变故、车祸、意外实现的悲剧都不是好的悲剧。真正好的悲剧,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合逻辑的,所有人都是正常的,甚至是善良的。事情仍然无可挽回地缓缓滑向溃败。没有赢家,也没有幸存者。
仿佛这些年中,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人,都在经历着这样一段悲剧。所幸,这场名为疫情的悲剧节目,也终于要落幕了。稍显不同的是,我们不会因为这样的别离感到伤感,并期待它能更一快些。
如此对比之下,对过往年岁的告别,也就没有想像中那样不舍了。
不论是一次次关乎时空的别离,抑或是喜欢故事的落幕,
2022年终究会在它独有的节奏中走完。
我也明白,那些害怕分离的感受,不过是不愿与过去告别,和对不确定未来的种种担忧。
不断进行的历史却说,正因那些分离,我们才有了现在,也会有无限可能的将来。
2022将要过去了,我不会怀念它。
我想此刻该做的,当是平复心情,准备去邂逅新的别离。
2022年12月21日
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