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法:用更聪明的方式记笔记
2022-9-18
| 2023-5-20
0  |  阅读时长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卡片笔记法:用更聪明的方式记笔记

标签:\#写作\#学习方法
相关:尼克拉斯•卢曼
卡片笔记法,泛指称为Zettelkasten(德语),Slip-box(英语),卡片盒,卡盒笔记等一系列名称。是由德国作家Sönke Arenas(申克•阿伦斯)的书 《How to take smart notes》所介绍的笔记方法,叫法并不重要。
我在本轮疫情封控期间(10.10-11.30)开始了解并尝试使用卡片笔记方法来新增和重构过往的笔记,疫情的封控即将结事,想来卡片笔记法的初尝试已让自己颇有收获。故将此期间使用卡片笔记的整理和总结的内容分享至此,本文就是在使用卡片笔记衍生的卡片写作法的基础上完成。算是一个小小的总结,欢迎留言讨论。
另:关注公众号「质数人生」,回复「记笔记」,可获得该书电子版(机翻版本),也可以在
微信读书、得到 App 找到《卡片笔记写作法》查看。

在介绍卡片笔记法之前,我将使用传统笔记方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卡片笔记法所用到的原因写在前面,以作为理解卡片笔记法的相关背景知识。

卡片笔记 VS 传统笔记:卡片笔记解决了哪些问题?

  • 传统笔记记录分散,无法集中
以前的笔记记录存于各处,比如书中的画线,在空白处的批注,视频的随机笔记,开会时随手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会议关键词等,虽然记了,但这些笔记主体太过分散,这里只是完成了笔记记录的第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会产生以下情绪:
  • 这个观念好像在某本书里看过,某个视频里听过,但找不到记在哪里了,不得不再重新看一次
  • 不知道什么时候记了这些,当时是为什么记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
  • 传统笔记回顾起来很困难或者干脆无不回顾
回顾难的特性也一定程度上基于笔记分散的特性,因为分散,这些笔记就像那些保存在浏览器书签中的网页一样,如果不刻意回顾,基本很难再打开。上学时期为了备考而做的笔记符合刻意回顾,但也常常在考试后就被遗弃。进入社会生活后,那些没有考试负担而做的笔记,可能在记录时,就已经被遗弃了。
一方面是懒得去回顾,另一方面,是无奈自己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记了笔记,应该如何回顾。卡片笔记中的多个笔记方式涉及到笔记合并,这个合并就需要记录笔记的人时常去回看笔记。
  • 笔记与笔记间很难建立联系
传统的纸笔笔记建立链接非常有难度,很多书在表达相似的主题与观念,如果不建立联系,那些笔记就仿佛成了信息的孤岛,并不能使我们对相关的概念有更宏观视角,也就很容易使人陷入对特定主题的沉浸而忽略其他同概念的联系。
现代的笔记可以通过双向链接的方式建立链接。卡片笔记法十分强调笔记之间的链接,在卡片笔记的流程中,当链接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对相关链接的笔记进行合并,整理和归纳。
  • 只记录笔记无法确定是否理解
我们从小就知道看到金句,对自己影响较大的句子时要画线。
画线是容易的,现在很多阅读类工具(如kindle,微信读书)还可以看到其他人在哪里画了线,更降低了画线的难度。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即我们会因为脑子的懒,而错将已画线的部分理解为已理解的部分。

卡片笔记有哪些必要的使用原理

  • 必要难度理论
必要难度是指越容易记的内容反而越不容易被记住。比如我们边听老师讲边记笔记,因为知识是「热」的,记起笔记来得心应手,就很容易产生自己已经记住了的错觉,受制于人类的记忆特征,在课后再去回顾时,常常会觉得明明记了,好像又不是很理解。
再比如看书时画线,好像看了,被金句惊到了,画了线,但很快就又忘记了。
必要难度是指加大回忆的难度,用自己的话而不是摘抄原话。(当然可以附录原话,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总结。)
  • 任务分解
我们不可能一下笔就形成文章,很多情况下,文章确实就是由不同的原料堆砌而成的,这些原料来自于日常的所思所想,所看所记。卡片写作花费的时间很短,很符合任务管理中将无法执行的大任务分割成小任务,你可以随时记下一则笔记,随后将其新建为新的主题笔记,或是合并到同类主题下。
  • 认知世界的过程是自下而上的
很多笔记系统倾向于从一开始就设定好分类,但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种方式并不友好。就像我们认知世界的过程,往往都是从自我到周边完成的。比如在乘法的本质是累加,这就需要我们先从加法运算学起,而学会了加减乘除的运算,也只不过是一瞥数学之美而已。
在面对不熟悉的领域,我们其实很难对其有较有明确的分类,做笔记也是一样,我们其实很难在一开始就设定好分类,分类更多的是在笔记的日程月累的过程中形成的。

卡片笔记类型的简单介绍

卡片笔记大体将笔记分为四种类型,你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记录,也可以使用同一个,使用什么工具就像卡片笔记的名字一样无关紧要(当然找到趁手的更好),重要的是理解卡片笔记分类的原则以及如何应用到生活中:
  • 灵感笔记(或闪念笔记、临时笔记)
这种笔记类型常形成于随时随地产生的想法,顿悟时刻,或是在听播客,看视频,与他人沟通时得到的自认为有用的观点。这类比较的特征是产生的条件十分随机,且记录的很凌碎,不成体系,如果不记录,又很容易就会忘记。(就好像我们只会在起床后的某一小段时间能回顾起刚刚做过的梦。)
我使用 Draft 这款笔记应用,来进行灵感笔记的记录,他打开的速度够快,记录后可以使用 API 分发到其他笔记应用中。通常建议第1-2天对创建的灵感笔记进行整理。
灵感笔记某种程度上并不算是笔记,他只是一个收集器,用于收集与某些主题可能产生三关联的想法,或者新的主题。
  • 文献笔记(摘录笔记、参考资料笔记)
不同于灵感笔记这种随机产生的笔记,我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记录的地方,如阅读时看到书中值得摘抄的段落,这时便可使用这种方式做笔记,但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 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其实是结合了 必要难度理论,主动回顾所看的内容,如果无法复核,说明自己并没有很好的理解,以判断理解。
  • 笔记原子化:语言尽量简洁,精炼,一个笔记只表达一个主题
我先前一直在尝试用 Craft 做文献笔记,在尝试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的结构真的不擅长做太过零碎的内容记录,所以决定用 flomo 来进行,我对 flomo 的定义是一个外部的资源引用库。
  • 永久笔记(思考笔记)
永久笔记是整个卡片笔记法的核心,永久笔记或叫思考笔记,他的内容由灵感笔记和文献笔记汇总而成,同时也会标明对哪些卡片进行了引用,图示为永久笔记的范例。
notion image
随着文献笔记的增多,我们会时常会对笔记所记内容进行增删改查,在些过程中,当某个主题或思考积累够到了足够的素材,便可在相关主题下梳理结构,形成文章。每个人不一定要写作,但通过这个组织过程,可以极大丰富和完善自己在某个主题下的积累。既能加强对该主题的理解,也能够避免在后续看到相似主题内容时再花时间。
在完善永久笔记的过程中,我会通过 flomo来查询对应主题相关的资料内容,并在永久笔记中建立引用文献。
注:有另一种方法,文献笔记是记录笔记的方法,而永久笔记则是进行非虚构写作的方法。即一个偏重记笔记输入,而另一个偏重作品输出。
  • 项目笔记
这个笔记类型不同于永久笔记,如其名,项目笔记的特性是针对于特定项目或问题而生成的笔记。比如工作中的某个项目进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档记录、会议记录等,皆可归于此类。
  • 扩展:观点笔记、词条笔记与大纲笔记
这三个笔记类型并非书中所提,也非笔者原创。只是在查阅卡片式笔记方法的过程中,受
utgd的主笔人 Minja 的影响,他在卡片笔记的基础上提出了观点笔记、词条笔记和大纲的想法。
  • 观点笔记
简单来说,观点笔记是对永久笔记在成熟度上进行了二次划分,和词条笔记则是对公认和自创词条的集中管理以方便引用,
  • 成熟观点:202108101845 陈述句,例如 202108101845 涉及竞争利益时采取权益保护路线
  • 青涩观点(尚不成熟的观点):?? 疑问句,例如 ?? 维护市场秩序应当优先于保护竞争利益
    • 词条笔记
      • 公认词条:§词条名,例如 §竞争关系
      • 自创词条:§§自创词条名,例如 §§权益保护路线
    • 大纲笔记:L130 2020年竞争法判例阅读清单 大纲笔记的主要用途是进行梳理,即对观点笔记和词条笔记的内容整理的笔记,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目录。按照卡片笔记法一条笔记记录一个主题的

使用卡片笔记后的观点或启发

卡片并不能让没有任何积累的人可以出口成章,而是通过卡片笔记,让文章更有连贯性。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如果从传统方式写作转为使用卡片笔记写作,就好比从采集式文明迈入了农耕文明。
  • 写作不是思考的结果,还是思考的过程
一如在永久笔记处所言,我们并非一定要写作,但通过组织,可以丰富并完善相关主题的积累。写作不是终点,其实是过程。写作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写作的过程,就是把观点、信息进行整合,内化的过程。
  • 工具如果不能提高效率(被使用),则毫无意义
世间的方法太多了,单拎出来都会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但是如果只是把工具或方法停留在知晓而不应用的阶段,那么这些知识对自己来说就是冷的,是在记忆的过程中最先被遗忘的。
  • 写作不是从白纸开始的
这是一种传统的思维误区,认为从白纸开始,想出主题,再完善主题,这样的写作其实是很累的,且因为是完善主题,很容易有思考过程中的遗漏。而使用卡片笔记的方法,在日常收集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做笔记。只需要形成永久笔记时,将相关主题进行内容合并即可。
  • 卡片笔记法不是笔记技巧,而是流程
流程所做的事情是:把感兴趣的或自己觉得有用的笔记收集起来,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处理这些笔记,建立起笔记之间的链接,供自己所用。
知晓某个方法并不代表可以有效利用该方法,更不要说不同的方法适应用不同的场景。卡片笔记法虽是方法,其实正式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流程。与编程中的函数一样,通过输入-处理-输出来执行某段代码。知识管理同样涉及输入-处理-输出这样的流程。
即便我们并不立志成为作家,但在生活中却总有需要输出的场合(输出不限于写作,视频,想一想,灵感笔记的来源不就是从别人的输出中得来的么?)

最后

尼克拉斯•卢曼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他一生高产,发表了70多本书,近四百多篇学术论文,他将自己的高产归因于独特的卡片盒笔记法,即Zettelkasten。
一篇总结,断然不能覆盖卡片笔记之全部精髓,但在学习和应用卡片笔记的过程中,这些记录与思考的价值却是极高的。想来,没有对卡片笔记法的学习,也不会形成本篇文章。
笔记软件百花齐放,但我们不应忽视笔记的本真。
笔记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做笔记,是为了更好的内化信息为知识,并为自己所用。切不可本末倒置。
附Flomo邀请码:
你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注册 Flomo,这样你我都会获得一定的免费时长奖励:
因微信外链限制,
你可以点击查看原文查看相关参考与引用。
最后,感谢你的点赞,「在看」与分享。

参考与引用:

少数派-高效信息整理术必要难度理论与配套方法
flomo 刘少楠:职场人如何系统做好知识管理? (qq.com)必要难度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 方法
  • 工具
  • 阳光、厨房、疫情封控Someday is today Vol.220703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