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生活00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458 天前,最后修改于 203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目录

我从 Todoist 换到了滴答清单 Vol. 211203
我从 Todoist 换到了滴答清单
我的一周
在读什么
新发现
乌龙事件
最后

我从 Todoist 换到了滴答清单 Vol. 211203

Image.png

我从 Todoist 换到了滴答清单

本周,我将主力任务管理工具从 Todoist 迁移到了 滴答清单。这两款都是我使用过的产品,滴答清单在 2019 年续过年费,后转入 Todoist 阵营。原本以为自己会一直使用 Todoist。

马上新年,加上 Todoist 的会员也即将过期,在对比主要功能以后,决定在年末完成这次迁移。以下是值得切换到滴答清单的一些理由:

  • 价格

    在核心功能(清单,标签,过滤)并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相比于 Todoist ,清答清单便宜了将近 100 元(年费),省出来的可是其他应用的年费。

  • 今日规划功能

    在使用 Todoist 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任务因为各类原因无法如期完成,特别当一段时间内事情较多时,那些被推迟的事件被长时间显示在过期一栏里。滴答清单中的今日规划功能,利用了仪式感的重要性,每天早上打开应用,开始分配当天所要做的事情。

    虽然它无法避免任务被拖延,但它可以变相让你每天都关注到那些已经超期的任务,你可以删除,放弃,抑或是重新安排时间。这样像单词卡片一样规划当日任务是很爽的体验。

  • 摘要功能

    在 GTD 里,回顾是很重要但特别容易被忽略的一项。在 Todoist 里,回顾被隐藏在很深的 activity log 中,虽然现在可以使用快捷键 ⌘+kga (go activity log)快速打开,但纯列表化的活动页又需要多次点按操作,实在不够便捷,最为致命的是,这个回顾功能无法自定义选择时间周期。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回顾行为都是通过 Daily Notes 记录来完成。

    而滴答清单将摘要这个「回顾」流程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相当好用。比如当我每周需要写周报时,只需要按时间过滤出当周工作清单,就可以直接得到一个根据完成度生成的报告,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在这个报告上进行批注,补充直接导出,写周报再也不是一个烦人事情。

  • 时间段功能

    虽然良好的任务管理习惯是将任务分割到颗粒度能够按照时间去统计的小任务,但仍不可避免得会有一些任务需要跨越多个时间周期。比如说阅读一本书。在使用 Todoist 的过程中,我试过把一本计划 5 天看完的书每天重新分配一次,体验非常不好。要知道书在没有读的情况下,很难根据不同章节来划分子任务的时间。而使用时间段之后,完全可以把一个读书任务变成一个读书检查列表,读完一章后勾选检查项,滴答可以自动统计完成进度,毕竟大部分书的章节数是固定的。
    时间段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帮助自己提前规划任务事项,相比于Todoist仅能选择完成日期要更接近现实情况一些。

  • 内置日历

    在使用 Todoist 期间,我使用聚合日历与 Google 日历进行双向同步,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同步天然会存在不稳定性。甚至出现多次任务重复创建,或是已删除任务仍有日历项中显示的情况。

    更多的时候,当日程与任务项都出现在日历软件中,不可避免得会造成视觉上的混乱。那时起,任务管理工具中内置日历就成了自己变更工具的一个加分点。

    事实上滴答清单的这个功能确实加分了,至少在切换完成后,我果断将系统日历中 Todoist 的同步日历关闭,日程立马变得清晰,而任务项也能够在应用中进行统一的管理。

  • 其他本土化改造与额外功能

    诸如四象限,番茄钟,打卡这些功能,都是滴答本土化改造。虽然对应的功能都有无数软件可以替换,但能够 ALL IN ONE 也是一个避免混乱的好选择。特别是像番茄钟,能够和具体的任务有效结合,这是不同软件之前很难实现的梦幻联动。当然,如果不喜欢功能的堆叠,也可以选择关闭。

    最后,一些很小的功能点,如置顶清单,标签,过滤器且支持排序,可以任务中标记完成度等,都是很用心的功能点。

讲了很多滴答清单吸引我的点,最后说说不足。

一直以来,Todoist 都以简洁的界面和快捷英文输入,以及广泛的第三方应用支持,成为我一直坚守的原因,这些也正是滴答清单还不够的地方。特别是在滴答清单中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在 Todoist 中纯键盘流就可以完成的体验时。不过随着继续适应,相信这些不足终会被弥补。

最最重要的事,滴答清单又重新引发了自己对 GTD 应用的思考,在最近使用的过程中,也自己被动养成了定期摘要,每日规划的习惯,就已经很赚了。

我的一周

在读什么

📘《体态矫正指南》

这是一本推拿指南,理论上来说,你可以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来给别人矫正错误的体态。

我当然没有改行的打算,不过通过阅读一下相关从业人员的指导教程,也能帮助自己建立体态改善的意识。

📗《语法俱乐部》

如果你在各大平台上搜索英文语法书单,那一定不可避免的看到这本书的推荐。今年我已经读过了《英语语法新思维》,再看这一本语法书,一是想通过不同作者的描述来帮助自己回顾所学,二是阅读这本书这个任务实在是拖延了太久。

不过,这本评分 9.5 的语法书没有让人失望,这本书和《英语语法新思维》(下称新思维)一样值得被推荐。如果说新思维是一本大而全的细腻解说,那这本《语法俱乐部》就是一本小而美的触点之作。所谓触点,就是书中特别强调了理解的概念,即你完全不需要去背诵那些语法知识点,重要的是理解,所以这本书虽然没有新思维对所有的语法点讲得特别全,但是却十分受用。特别适合想学语法,又担心被众多知识点埋没的朋友们。

新发现

发现了一个 Newsletter,名为「Workspaces」.

正如其名,每期会分享一个他人的工作空间和使用的工具,对于喜欢看 Room Tour 和 Desttop Setup 的朋友(比如我)来说,真是爱了爱了。

Image.png

乌龙事件

@倪爽 老师是我在 Tweet 上关注的一个设计类博主,因为半年多没有更新推特,在其推文下面出现了哀悼的声音,好奇在微博上一搜,发现有人发布了一条他在美国因新冠去世的消息。不禁让人唏嘘。而事件在第二天博主本人更新了推特迎来了反转。

我相信仍然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因为没有看到他的声明而一度认为他以离世。虽然说这并不是一个会引发什么社会效应的事件。但小小的事件就已经把互联网传播中的快与虚假两大特点展露无疑。

自己也应当以此为戒,至少在新闻事件上要积极溯源,避免误导。

Image.png

最后

下周冬至,咱们一起啊,吃!饺!子!za!

如果对你有用的话,可以打赏哦
打赏
logo ali pay
logo wechat pay

本文作者:粥粥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